到乞力马扎罗的雪峰去登山,到马尔代夫来一次深潜,到瑞士的冰雪世界里滑雪……在深圳,这早已不是什么稀奇的事。越来越多的玩家出境去国外登山、滑雪、潜水、攀岩、跳伞,但与玩极限运动的热情相比,不少人却忽视了这些运动潜藏的风险。
保险专家提醒,在国外一旦发生意外,医疗费用非常高,特别是欧洲地区。有风险的运动爱好,都不在常规旅游意外险保障范围内。如果消费者的旅行计划是包含特殊的运动项目,那么就需要专门购买承保高风险运动的意外险产品。目前,潜水、滑雪、滑冰、驾驶卡丁车、帆船、帆板、皮划艇、观景直升机、骑马等运动项目可获得保险保障。
小超是山地自行车骑行运动爱好者,原本打算在这个明媚的五月带上爱车骑行尼泊尔,没想到遭遇了当地8.1级强震。突发的灾情让小超受到强烈的震惊,他意识到,自己骑行世界各地,一直只重视运动带来突破身体极限的快感,却忽略了其中的风险。
事实上,和小超一样,在爱上帆板、潜水、骑马、跳伞、滑雪等风险运动后,不少人并未意识到其中可能潜藏的风险。保险专家提醒,出门在外,风险难以预料。在国外一旦发生意外,医疗费用非常高,特别是欧洲地区。如有“医疗费用垫付”这一功能,那么保障范围内的医疗费用将由救援机构承担。否则,需要消费者自行垫付,回国后到投保公司理赔,这一做法可能会面临理赔资料不齐全,需再与国外联系等繁琐的问题。
中德安联保险专家提醒,一般来说,有风险的运动爱好,都不在常规旅游意外险保障范围内。通常在保险条款中,都会将免责内容一一列明,明确不保的项目一旦出险就不能获得理赔。
据悉,随着爱好运动体验人群的增多,市面上已经有部分保险公司将运动休闲类保险需求扩展到境外旅游保险之中。记者了解到,潜水、滑水、场地滑雪、场地滑冰、驾驶卡丁车、帆船、帆板、皮划艇、漂流、观景直升机或骑马这些运动项目,已可获得保险保障,但前提是这些项目必须由具备正式经营执照的机构所经营,并且要符合安全规范。
“高风险运动意外险产品需要专门购买。如果已经明确在行程中将参与特殊运动项目,务必选购包含该项目保障的旅游意外险产品。若保险条款没有明示,建议在投保前拨打保险公司热线,详细咨询该运动是否属于保障范围,一旦得到肯定答复,保险公司将责无旁贷。”上述保险专家提醒。
中德安联境外旅行险专家提示:市场上的境外旅游意外险种类繁多,保障功能也五花八门,但其实最为核心的保障功能即意外伤害保险、医疗保险、国际救援服务。而保障功能加得越多,保费自然也越贵。
意外伤害保险的作用在于意外身故或伤残后的经济补偿,是旅行者对家人责任的体现。医疗保险则可以在遭遇因意外或突发急性病需要救治时,提供医疗及相关费用的补偿。国际救援实际上包括了一系列服务,对于初到海外的旅行者来说非常实用。通过24小时多语种的救援热线,可以得到的援助服务包括将被保险人运送到医院、提供就医信息、安排住院、垫付医药费、指示最近的大使馆等。
意外伤害保险提供的是意外导致的死亡或伤残赔付。对大多数运动爱好者来说,身故或高残风险都是极端情况,经常遇到的是运动时意外受伤带来的就医就诊风险,尤其在境外,高额的医疗费用让人不堪重负。所以,千万不要忘记附加意外医疗保险。否则,一旦出险,将不能得到医疗费用的补偿和保障。
而在意外医疗险的保额选择上,则要注意因地制宜。去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发达国家,尤其是欧洲这类医疗成本较高的地区,保额应在30万元以上;相对而言,新马泰等地,保额就不用那么高,对应保费也更为低廉。
保险专家提醒,购买保险时一定要弄清免责条款。免责条款是保险公司在保险合同中列明的不承担保险责任的范围,在境外旅游意外险中,免责项目包括慢性病及既往病史;极限运动,例如滑雪、潜水、攀岩等;高风险国家或地区也通常在免责范围内。“如果消费者的旅行计划是包含特殊的运动项目,那么就需要专门购买承保高风险运动的意外险产品,而不能想当然地随意购买普通旅游意外险产品。”中德安联境外旅行险专家提醒。
跟团游、参观热门景点、参与一些常规项目,这些旅为的出险概率相对较低,往往通过普通的帮助或医治就可以解决。但从事高风险运动,一旦出险,需要专业的救援机构、专业的人员和设备,所以花费也就昂贵。
据悉,在今年5月的尼泊尔大地震中,就有一位登山爱好者在珠穆朗玛峰受伤,好在险企的全球救援机构在第一时间启动了应急救援服务,联系并安排当地的直升机服务商,及时将伤者转运到安全地带,并根据需要为其安排了医疗转运服务。
动用直升机带遇险者脱离险境、电话临时翻译协助沟通、指导快捷就医就诊、提供及时的急救知识等,这些都是紧急救援服务的范围。中德安联境外旅行险保险专家表示,“紧急救援服务已成为风险运动爱好者的超强后备,专业的保险产品背后依托的是国际知名救援品牌,不仅可以确保遇险者获得相应的服务,还可以分担由此发生的巨额费用”。
此外,保险专家提醒广大运动爱好者,如持有包含紧急救援的境外旅游险,平时一定要将写有国际救援电话号码和保单号的救援卡放置在最为显眼的地方。届时,只需拨打救援热线,依照在线指导进行操作,有可能争取更多时间实现有效救助。南方日报记者 谭冰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