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2001年生,毕业于阳泉市体育运动学校,2007年进入山西省体操中心艺术体操队训练,2011年进入国家队训练。2017年,在第十三届全运会上获得全能亚军,创造了我省该项目在全运会上的历史最佳成绩;2020年,在全国比赛中获得8金2银2铜;同年,被评为山西省三八红旗手。目前,赵雅婷正在为东京奥运会积极备战。
一间灰色屋子里,阳光洒在屋顶,像隔开了几个空间,空间里回荡着毛不易的歌曲《一荤一素》。没有华服伴舞,光着脚,散着头发,独自跳、旋、舞……这是属于她的惬意时刻,她即兴编了一支舞,跳给自己看,舞者是她,观众也是她,其余空无一人……
体育馆中,巨大的无影灯让艺术体赛区没有一点阴影,每个运动员都穿着单调的比赛服,手拿着同样长度的体操舞带,去迎接她的高光时刻。四周全是人,高处是观众,角落是评委和裁判,那是练过无数次、精确到秒的一套动作,在决定打分的人心中,这不是舞,是“开场一个R3,然后是AD彩带大绕环+转体180,接着是反跨跳躯干后屈×4……”每一个动作都代表着一个分值。
女孩大多是相似的,爱美、喜欢花花绿绿的衣服、在幼儿园学会第一支舞蹈,然后父母开始犹豫该报什么兴趣班。
赵雅婷也一样,不同的是,幼儿园的舞蹈老师发现她柔韧性特别好,建议她父母去当时的体育场,找一个相对专业一些的艺术体操俱乐部看看。
一个周末,赵雅婷跟着爸爸妈妈来到一个既能“跳舞”、又能“玩”的地方,在“教练”的要求下做了几个动作,一直“玩”了两个小时。就这样,5岁的赵雅婷开始在艺术体操俱乐部接受业余训练。
这是俱乐部的吴贺荣教练对赵雅婷的最初印象,眼前这个又黑又瘦小的孩子,性格里有股劲儿,倔强得很。“一个动作练不会,就算教练说结束了,她也不走,就一直练这个动作。”赵雅婷的爸爸重复着当年吴教练对他说的那些话,这些话现在看来,是他和家人随后做出一个重大选择的重要参考。
回忆起14年前的那次选择,赵雅婷的爸爸依然觉得“不容易”。幼儿园毕业,赵雅婷面临着正常上小学或走职业路的选择。
家里没有搞体育的,赵雅婷的爸爸从亲戚、朋友那里寻求意见,也询问女儿的想法,“孩子虽然小,但她很有主意。”这个问题纠结了一周后,有了答案。
赵雅婷第一次跟随队伍去外地参加国内少儿组比赛,赵雅婷的爸爸妈妈偷偷跟到了火车站,想远远地“目送一下”孩子。
“大家排成队往车站里走,婷婷年龄最小,排在队伍最后,小手拉着行李箱,背着一个大包,背包带很松,掉在下面,就一点一点拖着往前走……她妈妈一看就哭了,觉得孩子挺可怜的,说什么也不想让练了。”赵雅婷爸爸说,那是他们第一次犹豫了。
父母陪着赵雅婷来到北京,从全国各地集结的小运动员刚把行李放下,就被教练带到一个场地开始训练,送孩子的家长还没走,就在外围观看。
“当时要翻一个栏杆,大一些的姐姐们一下子就翻过了,年龄最小的婷婷个子也低,翻了三四回都过不去,急得在原地一直翻、一直翻……看到孩子那个可怜样,她妈妈当场就哭了,下决心要把孩子带回家。”赵雅婷的爸爸说,“可孩子态度强硬,很有主心骨,说啥也不走,就要待在那儿。”
艺术体操包括个人和集体项目,赵雅婷从职业生涯一开始就被指定练个人项目。除了练习跳步、平衡、转体这三类身体技巧难度,还要完成器械难度——圈、球、棒、带4个项目同步训练,成为全能选手。与其他对抗类体育项目不同,艺术体操属于一个人的表演;和其他体育项目中“打破纪录”不同的是,艺术体操没有固定的“规则”,它最大难度是——“机动性”。
不断地提高难度,就是对自己的不断挑战。一个抛接器械的动作想达到精确无误,可能要练成千上万次,刚刚熟悉了,又要加难度,再用成千上万次练好,再加难度、再练好、再加……不断“打破”与“重建”,就是看上去很美很艺术的这项体育运动背后的枯燥现实。
山西省体操武术运动中心副主任、时任艺术体操队领队的吴丽群,负责赵雅婷的日常管理及各种协调工作。就在备战全运会的紧要关头,她收到一个坏消息——赵雅婷脚部韧带撕裂。
原本的旧伤变成新伤,医生建议手术。可一旦手术,康复期至少半年,谁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吴丽群至今都记得赵雅婷当时对她说过的话。
“领队,我就是脚断了也一定要站在赛场上……就算我是一个断了翅膀的蝴蝶,也要飞起来!”时至今日,回想起来,吴丽群话音哽咽,依然动情。“我自己也是运动员出身,知道伤痛对运动员意味着什么,培养了这么多运动员,这是她让我佩服的一点。”
回想起这段要上赛场的决心,赵雅婷说,当时没有给自己任何退路。“全运会四年一届,在国内,这是最能证明你实力的一个比赛。”
2017年8月,第十三届全运会艺术体操个人全能比赛现场,在内场做保障工作的吴丽群,一颗心始终悬着,担心着赵雅婷的脚伤。“她上场的时候,我根本不敢看,只能听声音……”
很多合影里,赵雅婷跟队友、其他选手站在一起,显得很瘦小,尽管她每次都喜欢把一只腿伸得长长的、以脚尖打地来凸显身材,依然无法弥补现实的身高差,在生活中亭亭玉立的她,在赛场上却“吃亏了”。
“我从小就不是修长的身材,在外形方面不占优势。艺术体操项目有印象加分,我在这方面吃的苦更多……”刚进国家队时,赵雅婷就对“自己被选上”感到“不可思议”,在多年的比赛历练中,这种现实的对比一直都在。
1米61的身高,与1米70的队友相比,赵雅婷的条件真的不算出色。所以,她一直是努力,再努力,“我需要在技术上更强大,才能赢别人。”
赵雅婷把“一字马”变成了随时随地的姿势,无论在座椅、沙发或任何地方,都能展示她的“悬空技”——两腿分开,架在物体之间,形成“一字”,角度由180度变为200度+,有点“U字形”。这个基础拉伸,是赵雅婷的生活日常。
2018年,赵雅婷在新教练的“打磨”下技术不断提升,雅加达亚运会上,她为中国队摘得一枚铜牌。2019年,赵雅婷迎来了运动生涯的收获季:第11届亚洲艺术体操锦标赛中,她摘得4金,创下中国队个人项目运动员历史最好成绩;在全国比赛中更获得10金5银2铜的战绩……
赵雅婷开始对自己有全新的认知,“外形可以给一个人带来赢在起跑线上的优先条件,但它并不能决定最终结果。”
拿奥运会门票,是赵雅婷2020年的重要目标,正处在运动黄金期的她坚信,自己在这个“体育大年”里,可以继续“黄金”一下。
就像没有人能预测一场比赛下一秒的走势一样,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所有计划,体育界开始陆续出现令人感到不安的词语——“赛事推迟”“赛事取消”“赛事空场举行”……这一年,很多错过奥运梦的人选择退役。
暂停的是赛事,伴随而来的却是体育人因封闭训练、比赛未知而产生的焦虑。“无赛”的日子,赵雅婷第一次对自己所坚持的事情困惑了……
“2020年是我职业生涯和情绪的低谷。”赵雅婷说,“有段时间,我挺迷茫的,练得也不好。天天练,又不比赛,不知道是(要停)一个月、两个月……会产生一种怀疑,每天的练习就像完全失去了方向。”
疫情期间,国家队运动员全部分流到各个省,赵雅婷回山西训练,这是她进入国家队10年里,在家门口停留最久的一次,也是跟家人“距离”最近的一段日子。
“平常很少有假,一年也就是春节能见。”以前,赵雅婷和父母都是在国家队训练地附近的宾馆,趁着除夕和大年初一团聚两天,疫情期间,她和家人有了更多相处时间。“我们偶尔给她送点儿吃的,在体育局门外从栏杆中间把东西递进去,可以隔着栏杆跟孩子聊一会儿。”爸爸眼中的女儿变得成熟、平静、“心里能搁事”了。
“(疫情期间)主要跟我爸聊的多,他说,没事,你的人生自己选。要是不开心,就回来。要是觉得舍不得,就别抱怨……”家人的话,成为她情绪的“椅”。
生日那天,她更新了朋友圈,照片中,有透着甜意的大蛋糕,还有一张张艺术体操的年轻笑脸,“又一次回到队里,仿佛在告诉我,一切都将回到梦开始地方。”
2020年7月26日,赵雅婷返回国家队。在山西红灯笼体育场,她度过了运动员最艰难的150多天。每一天,她都要克服高强度的训练,还要一遍遍告诉自己,耐下心来踏踏实实地练,“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比赛”。
11月18日,全国艺术体操冠军赛现场,赵雅婷的每一跳、每一钻、每一挥手、每一高空抛接,犹如闪动双翅的蝴蝶,变幻着起舞的姿态,释放着所有的力量……最终,她在全能、圈操、棒操、带操项目中斩获4枚金牌!
这是2020年赵雅婷的最后一场比赛,加上几个月前的全国艺术体操锦标赛4金,赵雅婷在疫情后的全国比赛获得8金2银2铜的好成绩。运动员在2020年坚持下来实属不易,依然保持这样好的竞技状态,更是难能可贵。
2018年之前,取得好成绩她始终觉得那是“幸运”;2018年之后,她对自己有了全新的认知。有时候,实力就是一种幸运。
此前,她没有固定的教练,也跟过俄罗斯外教。2018年她换了教练,新教练对她分析透彻,对她的优劣势更是拿捏准确,还把她最大的缺点——场上乱掉器械的习惯改掉了。“重新打造”后的赵雅婷,在动作难度上不断提高和突破,她开始尝试用自己最好的方式去完成动作。
一直以来,她深知自己在身材外形方面不占优势,很多时候因此受到委屈,那是一种无法言明的苦……久而久之,偶尔的好成绩在她眼里成为“幸运”。
从“幸运”到“实力”,是一个在自我判断上的转变,这个转变来自国际大赛不断取得的佳绩,更来自不断努力、一步步的累积与坚持。
原标题:《“南绍北代”黄酒杯2020感动山西候选人物系列报道之赵雅婷:中国艺术体操飞出只山西“花蝴蝶”》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