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期间,与教育、与孩子成长有关的话题始终是代表委员和网友们关心的热点。一起来听代表、委员们在教育话题上的发声——
市代表马仲玲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中指出,近年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为困扰家庭和学校的一个共同难题。
部门联动,强化家庭教育。民政、妇联等主要部门负责,教育等部门配合,共同推动家庭教育常态机制建设并落地,切实解决“病根”。
队伍保障,强化师资建设。编制、人社部门切实按照师生比例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同时,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建设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造血培训”,建设骨干队伍。“造血培训”分阶段目标进行,即:第一阶段为建设一支热爱心理健康教育,掌握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基本伦理、基本技术、初步掌握工具、能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展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重视班级建设的“胜任型”专职教师队伍。第二阶段为深入学习与掌握班级建设、中小学常用心理咨询与辅导技术,建设一支理底扎实、咨询与辅导技术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的“示范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骨干队伍。第三阶段为建设一支在班级建设、心理健康教学、心理咨询、团体辅导、心理健康管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等方面成绩突出、引领本区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家型”教师队伍。
上,市政协委员玛依拉·尼亚孜别克在《关于进一步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建议》提案中指出,随着社会发展,家庭教育正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急需专业、系统指导和支持。
为此,玛依拉·尼亚孜别克建议,要加强宣传引导,强化家庭教育中家长的主体性。一是要加强普法宣传。多渠道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相关法律法规的重要意义、地位作用和核心内容,引导家长树立科学教育观念,切实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二是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可通过开展分享家风故事、组织专家讲座、亲子阅读等多种形式,弘扬优良的家风家训,树立孩子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家长们使用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助力培育家庭文明新风尚。
要加强培训学习,推动发展家庭教育的持续性。一是重视家庭教育人才培养,以适应家庭教育的需求。二是学校、社区和相关部门可定期组织家长参加各种培训并组织专题研讨。根据家长的需求和孩子不同年龄段,通过专题讲座、角色扮演、现场互动、交流讨论等形式,用家长看得见的事例、听得懂的语言、信得过的典型、贴得近的方法指导家长履行好家庭教育主体责任,推动家庭教育可持续性有效发展。
成立服务中心,普及家庭教育成为普惠工程。成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完善家庭教育指导协同服务体系,为未成年人家庭精准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不断提升家庭教育水平。虽然目前部分区(市、县)已启动,但职能作用还未得到充分发挥,建议根据社区划片成立服务中心站点,整合教育、民政、妇联、关工委等相关部门职能资源优势,依托专业团队优势,联合网格员、教师、家长、志愿者等队伍力量,形成家庭教育合力。设置24小时服务热线、网络服务平台及现场咨询室,对电话、网络平台咨询服务不能有效解决问题的家庭,安排专业人员上门一对一服务指导,常态化开展家庭教育知识、方法的普及和培训,使家庭教育真正成为一项普惠民生工程。
陈婕介绍道,游泳是一项集运动休闲、强身健体、锤炼意志、逃生技能于一体的多功能运动,其不仅是一项日常的锻炼项目,也是一门技能,掌握这项技能关乎学生的安全成长,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益。但对于贵阳这样一个内陆城市的中小学生来说,全面普及游泳运动困难重重,受游泳资源匮乏、分布不均、师资不足、赛事少、规则局限等问题制约。
纳入中考,加强宣传。2021年,贵州省教育厅曾表示,将修订中考体育方案拟把游泳列入学生自选项目,让学生任选泳姿完成50米和200米游泳。但至今未能施行,贵阳市作为贵州省会城市,可以先行先试将游泳列入中考体育选考项目,通过中考体育这个“指挥棒”使学生切实体会到体育运动的乐趣和魅力,培养终身运动习惯。同时,借助新闻媒体、短视频、社交号等方式,加强防溺水教育及自救技能的宣传,整合学校、家长、社会各类资源,宣传游泳教学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校企结合,长效提升。从制度上将游泳课进中小学试点改革列入工作规划,鼓励有条件的区(市、县)、城区学校将游泳纳入体育课教学内容,保障体教融合改革的有力推进。
以赛促教,共谋发展。通过以赛促教等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们对游泳运动的热爱。建议由教育、体育等主管部门牵头,加大举办各类青少年游泳等体育赛事活动的力度,在赛事的举办上不局限、不设限,以活动促发展,以赛事促提升。通过青少年体育竞赛活动蓬勃发展,引导全市青少年积极开展体育锻炼,鼓励更多的中小学生能够参加到各项体育项目中,增强体质。
致公党贵阳市委员会提交了《关于推进我市幼儿体育教育发展,实现“幼有善育”的建议》,对幼儿体育统筹推进力度有待加强、教师能力有待提高、支持力度有待强化、共建机制有待形成等问题提出建议。
要进一步完善幼儿体育管理政策。加强多部门联动机制,统筹幼儿体育的系统谋划、整体布局和行政管理,及时、有效地执行国家幼儿体育相关政策方针,结合实际,出台幼儿体育发展指导性意见,优化幼儿体育活动环境,推进“幼儿体育示范基地”建设覆盖面,通过政策来引领幼儿体育的发展方向,明确幼儿体育的主要任务,保障幼儿体育发展条件,通过推进幼儿体育示范基地、运动项目课程和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丰富幼儿体育活动形式和内容等多个维度逐步建立幼儿体育体系,促进幼儿体育规范发展;采用信息化手段进一步建立健全幼儿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制度,严格执行幼儿体质健康监测。
要进一步充实幼儿体育专业队伍。强化学前领域教师专业素养,在学前教育专业增加体育教育模块,在体育教育专业增加幼儿体育教育模块,从结构体系两个方面补齐幼儿体育教育人才缺乏的短板,实施幼儿体育师资培训计划,整合有培训资质的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单位提供优质培训,加大对幼儿体育培训教练的培训力度;扩大贵阳市安吉游戏试点幼儿园覆盖面,多举措、多形式丰富幼儿体育活动,形成科学的培养体系与标准、专业的教材与教师;加大对幼儿体育课程标准、幼儿体育教师培训标准、幼儿体育教学质量评估标准、幼儿身体活动指南、幼儿体育器材标准等落地情况的督促,促使幼儿体育发展科学化、规范化。
要进一步完善幼儿体育支持体系。大力发展托幼和幼儿园体育服务,政府应将幼儿体育纳入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范畴,对托幼机构和幼儿园的体育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监管。如以政府采购的形式为托幼机构和幼儿园提供高质量的体育公共服务,为托幼机构新建、改扩建一批嵌入式、分布式、连锁化、专业化体育场馆设施,提供具有体育特色的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多样化的普惠托育服务;鼓励和支持幼儿园开展体育课后服务;围绕“15分钟健身”明确新建小区必须按照一定比例配建公共幼儿体育场地和设施,确保幼儿体育环境的安全,降低污染、提高交通安全系数等;完善幼儿体质健康监测与评价,提供普惠的幼儿体质健康测评服务。
要进一步促进幼儿体育社会生态发展。构建政府、家庭、幼儿园和全社会多方联动协作机制,提升体育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的权重,通过家园合作、社区体育节等方式带动家庭体育、社区体育和幼儿园体育的开展,鼓励体育社会组织的发展,构建政府支持、协会主导、市场自主的新型体育治理体系;引导家长有正确的幼儿体育观念,学习一些幼儿体育方面的相关知识,掌握一些户外、室内运动的基本方法,充分发挥家庭、幼儿园、社区各自的作用和优势,形成家、园、社共建幼儿生育化的方案,促进幼儿体育社会生态发展;加强宣传教育,发挥各类媒体的作用,广泛开展幼儿体育宣传,通过入户指导、亲子活动、家长课堂培训等方式,为幼儿家长提供幼儿体育指导服务。
民进贵阳市委员会在《关于提升农村办学质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提案中指出,在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过程中,农村学校发展面临多元复杂的环境。如何立足本地实际,挖掘优势,创造性地通过变革性教育实践来获得自身发展,既是我市推进教育强市建设的战略性课题,也是我市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课题。
一是深刻认识乡村振兴在教育强市建设中的重大意义,深入研究资源优化配置问题,打牢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二是深入研究乡村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为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建议进一步完善省、市、县、乡、校五级教研体系建设,发挥区域教研功能,建立兼职教研员制度,提高学校教研水平,并在加强教材教法研究、完善教学资源供给、探索教研实践范式、开展有组织的教研、深化教研主题、形成教研文化上下功夫。
三是当前“双减”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和调整,为增加学生群体游戏的时间和空间,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学校可以更为科学地安排群体游戏时间,在下午三点半到五点半托管的新增时间中,有意识地增加集体游戏的活动开发和安排,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沟通意识及竞争意识,着重从体能锻炼培养坚毅品格,改善农村学生不善沟通,缺乏进取精神的现状。
四是要提高农村家庭教育的质量,加强政府政策的指导。在推动农村教育建设方面,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家风家教场所建设,开展家风家教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家庭教育纳入农村文化发展工作中,出台相关政策来督促家庭教育的落实。分管教育工作的领导每个月要结合主题党日活动,在辖区内的各村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本土化的策略,并通过教育专家讲座或观看教育纪实片的形式对家长进行培训。镇政府也可以将教育效果作为村、社区绩效量化考评的一个重要环节,为家庭教育意识的提高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坚强的制度保障。